忘憂草最近看完了〝台灣媽咪在日本〞這本書(張尤麗著,筆名主婦)
主要是描述一個台灣媽咪跟隨老公出差日本,在日本旅居四年的育兒生活
作者說雖然他婚前去日本不下數次,但永遠只會說〝這個...〞和〝多少錢〞的日文,其它連五十音都不會咧,去那兒後為了生活,硬是很努力的學日文,最後還通過了日文二級檢定的試驗呢
忘憂草很佩服他的決心和毅力,立定目標就努力去逹成的使命感,讓我望其項背啊
在2000年跟著出差的老公搬到日本時,還挺著大肚子到茨城縣水戶日本語學校讀書,同時每周也參加大島公民館的『 wind日本語教室』.2001年生下大女兒盤盤後,搬到千葉縣館山,除了繼續參加日本語教室外,並且藉由寶寶的關係,在公民館的育兒團體小雞會及寶寶游泳課中,和很多日本太太成為朋友,旅居四年後,2004年夏天回到台灣.
書裡有提到日本人好像是很多禮的民族,但其實同住一棟公寓大樓,就算遇到,日本人也是點頭微笑就趕快離開,據作者觀察的結果是日本人很怕講英文,而大部份的外國人又認為講英文可以舉世皆通,所以他們乾脆跟外國人保持距離以策安全.其實只要會些許的日文,哪怕是只有請、謝謝、對不起的問候語,日本人都會因為你使用當地的語言展現出的誠意,而開啓友誼之門.
因為風俗民情的不同,日本媽咪在生產完後就吃西瓜蘿蔔,剛生完就吃冰淇淋跟蘿蔔,這可是日本婦產科的餐點哦,因應少子化,東京甚至有婦產科還推出,生產完後立刻做精油全身按摩,聽現場演奏吃高級西餐廳,這樣連續一周下來美容加美食,最後以搭高級禮車回家做結尾,總計要百萬日幣耶.
在日本不流行自費疫苗,完全都是以政府提供的疫苗為主,跟台灣有很大的不同,在台灣家長都會自費帶貝比去帶五合一、六合一、肺炎鏈球菌...等等的疫苗,可能是兩地流行病不同吧
日本寶寶不看生長曲線圖,都是用kaup公式來看體重,就類似大人的BMI指數,剛出生的寶寶,一天平均多30公克,四到六個月的寶寶,一天約多25公克,七到九個月的寶寶,一天約多20公克,上下誤差值約5公克吧
kaup計算公式:體重公克除以身高公分平方再乘以10
kaup計算公式計算機:http://www.mayuta.com/tomohiro/kaup/
有興趣的媽咪可以上去算算看哦
日本的小兒科會把健兒門診跟打預防針的時間錯開,這樣可以避免院內傳染,像一開門的前半小時可能是打疫苗的時間,區隔健康跟生病的小孩子,這種做法很好耶,台灣的小兒科都是混在一起,有點可怕呢
作者在他女兒六個月大時就帶去參加嬰兒游泳班,學到快三歲果真為她的健康打下很好的底子,很少感冒,就算感冒也很快就痊癒,台灣媽咪很少有人這麼做,我覺得作者的毅力真的很驚人耶,每周三次的課程,他從沒有缺息過,不論刮大風下大雨,他還是全副武裝騎著自行車固然前往,日本媽咪一星期能來上一次已經很不錯囉,嬰兒學游泳能加強心肺功能並減少皮膚過敏的症狀,但要從小開始學比較容易上手吧,帶臭哥去泡溫泉時他已經有懼水症了
作者以詼諧幽默的筆吻來敍述在日本的育兒生活,雖然有辛苦無助的時候(沒有公婆娘家可靠)但日本對於兒童福利和育兒支援系統做的很完善,讓作者無後顧之憂做個全職媽咪.
她把育兒當成一項工作,是工作就該做好它,所以她排出一周課表,照表操課,一天只要有做一件事,一個星期很快就過去了.
從她身上真的可以證明一個家庭主婦也可以活得有滋有味,無論身在何處.從她的言談筆調可以感受到她對生命的熱情活力呢
不管是不是全職媽咪都可以來看看這本書哦,一定可以從書中讀出樂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