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小孩物質生活相當充裕,相對的;對於隨手可得的東西就不會特別愛惜
從我家那兩個便可以得到印證
隨手玩隨手丟;摔壞了亦不足惜
有時想想玩具這麼多,他們到底有沒有從玩具中得到什麼啓發呀?
還是一開始只是被玩具的新奇所吸引,等漸漸失去新鮮感便晾在一旁
後來我發現小孩子是需要引導的
跟他一起玩一起互動透過玩具來激發他的創造力與想像力
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例如:臭弟最近很愛將車子排成一長串,我就會藉機教導他一些交通規則
〝車子開這麼近沒有保持安全距離很危險啊〞
『不會呀我開的是火車耶,火車如果離很遠才危險呢』 臭弟如是說
嘿 觀念挺清楚的嘛
玩具「滿」斗城
|
兒童透過玩玩具來認識自己和他們的世界。過去半個世紀的大規模生產,讓人得以大量擁有價格便宜的玩具,而且看似花樣繁多、應有盡有。時至今日,就算是低收入家庭兒童擁有的玩具,都比前幾代兒童來得多。以前是過生日和聖誕節的時候才送玩具,現在人們一年到頭經常在買玩具。
此外,還有質的改變;今日絕大多數玩具是用塑膠材料製成,這些玩意兒通常缺乏木頭的溫潤、少了棉花或羊毛的天然纖維觸感、也沒有金屬的堅硬質地。兒童玩具的操作也比過去更自動化;發條玩具、彈簧玩具是最早出現的自動玩具,現在,玩具內建的電腦晶片可以辨識小孩的聲音、做出從驚訝到沮喪的情緒反應,還能回應小孩說出的特定字眼。種種改變,都衝擊了兒童從玩玩具中學到的個人及社會的技能、態度和價值觀。
玩玩具在個人利益方面的改變
玩具太多、太常見
玩玩具,是兒童滋長想像力和幻想意向的一種方法。和人類的其他潛能一樣,想像力和幻想唯有透過練習才有可能全面發展。但是,現代兒童擁有玩具數量之多,卻削弱了玩具讓兒童從事戲劇性思考的力量。親近導致忽視,富裕亦然。我那學齡前的孫女因為玩具太多,就不怎麼珍惜。大概是玩具多得過頭了,她有時候一個玩具接一個玩具的換,根本沒把時間花在任何一樣玩具上。她似乎是把玩具當作消遣和分心之用,而不是拿來激發想像力。這很可能是這個世代的共同議題,但是我發現很難讓她的父母相信這個說法:玩具,少即是多。只有當孩子把時間花在特定的玩具上頭,她才能用自己的創意為它編織出一個故事來。
從我的個人經驗即可得見:玩具充裕,已引發世代轉換。以前往往是祖父母拿太多的玩具寵壞了孫子孫女,是父母在擔心壞了規矩的問題。但今天,我可不是唯一在法史瓦茲玩具店(FAO Schwarz)或玩具反斗城(Toys R Us)覺得頭昏眼花的祖父,那裡頭有太多太多玩具,還有許多是我認不出來、沒辦法認同、或者不覺得買得下手的東西。在我的孫女年紀還小的時候,情況很單純;我們選的是積木、沙盒或木製拼圖。可是,為大一點孩子設計的自動玩具那麼多,要選出激發幻想和想像力的玩具就更難了。
始終存在的玩具
在玩具稀少、要隔很久才能得到新玩具的年代,玩具給了孩子飛向想像國度的翅膀。我的一次經驗足以佐證;在某個假期裡,我和我太太去探訪她的姪女,沒想到二歲大的表妹史黛拉•布露也在那兒。我們沒有禮物可以送她。我太太找到一塊本來打算塞進長統襪裡當填充物的薰衣草香皂,把它包裝好,還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當史黛拉•布露把包裝紙打開時,她瞪大了眼睛、開心大叫。那是她自己的香皂!她滿心喜悅地緊緊抱著它。我看得出來,那塊香皂對她而言,是一塊黃金、一個神祕寶物,恰恰適合像她這樣的公主。對史黛拉•布露來說,這塊香皂既特殊又珍貴,因為和她在假期間通常會得到的其他禮物相較,它是那麼不同,而且是那麼屬於她個人。當玩具不再特殊,兒童那份無上的喜悅和讓幻想飛躍的機會就被剝奪了。
稀奇古怪的念頭和想像力常常是被極其簡單的事物勾起的;就像史黛拉•布露的例子那樣。這種想像活動是藝術創造和科學發明的基礎。以前的小孩用滾動的輪軸、餡餅和鬆餅罐頭甚至衛生紙盒,來創造屬於他們自己的玩具。不過,今日的兒童似乎沒有機會發展這樣的潛能,部分原因是由於經常收到禮物。精神科醫師羅森費爾德(Alvin Rosenfeld)詳述了下面這件奇聞:
過去三十年來,我觀察到遊戲正不斷式微,但最近我接到附近一所小學顧問打來的電話,還是讓我大吃一驚。這名顧問曾與小學一年級班上的學生交談,並使用了想像的字眼。那些孩子茫然地看著她,她試著解釋這個字的意義,但他們看起來還是很困惑。她舉了自己小時候很愛假扮巫婆為例,說她會披上斗篷,兩隻手張得大大地從她家附近的山丘上跑下來,假裝自己在天上飛。「當你在假裝一個不是你自己的某個人物,那就是想像。」她對孩子們解釋。
「但是我們不知道該怎麼做。」其中一個孩子說,班上的其他孩子點頭附議。一年級裡頭似乎沒有一個孩子知道什麼是想像。
當然,滋長兒童對想像遊戲之需求的那些玩具仍然吸引著小孩,許多孩子也仍然深愛他們的玩具,並環繞著它們營造出幻想的世界;而這正是為什麼某些玩具至今長命百歲,其他玩具卻消失無蹤的原因。
感覺玩具
幼兒深受感官指引。著名的義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把幼兒期稱為「敏感期」。蒙特梭利明白幼兒喜歡木頭、棉花、羊毛或金屬的舒服感受,她把棉紗線染上基本色,以刺激兒童的視覺感官;這樣的感官刺激對較大的孩子同樣有益。當然,蒙特梭利是在塑膠玩具和電腦玩具問世之前寫下這些事;要不然,她很可能會說塑膠玩具和電腦玩具沒辦法像她所使用的材料那樣提供給兒童豐富的感官刺激。人造物質固然是我們今日生活的一部分,但如果兒童最早接觸到的玩具是用天然材質製成,他們就可以有健全的標準來判斷化學合成物質。
天然材質如棉花和羊毛(假如你不會過敏的話),會讓人覺得舒適和溫暖,那是化學合成物所不及的。觸摸是一種強烈的感官體驗。著名心理學家哈利.哈洛(Harry Harlow)發現,剛出生的猴子寶寶寧可要一個柔軟卻不供應奶水的絨布「媽媽」,也不要一個堅硬卻有奶水的鐵絲網「媽媽」。其他的研究則顯示,對嬰兒來說,照顧者的擁抱和撫摸對他們的健全發育極其重要;人與人的肌膚接觸,是一種撫慰的感官體驗。天然材質令人感到舒適、壓力獲得舒緩,對幼兒來說尤其如此,千萬不要小看了它們。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