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陣子看了這篇報導


 


中華郵政公司估算,目前國人一年平均收到「用筆寫的信」約只剩下一到三件。為鼓勵國人親筆寫信,重新確認傳統文化價值,中華郵政昨日宣布,自今年十二月廿八日起,定每月廿八日為「寫信日」、每年九月廿八日當周為「寫信周」,邀請國人提筆寫信、互訴情懷。(正好是今天耶,待會寫信去)


 


是啊!隨著時代變遷,網路科技業的發展,手機的普及化,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不再以書寫的方式,太不具效率,不過個人覺得收到信件(廣告、帳單除外),跟收到電子郵件的感覺是決然不同的。信件是實體有形有溫度的,好像間接可以感受到對方想要表逹的心情。寫信也會讓人多了份期待吧!


 


這使我想起最近看的一本書,『查令十字路84號』,全文都是以書信往返的方式來表達。作者是海蓮。漢芙居住在紐約,她嫌這個城市沒氣質,害她老是買不到她想讀的書,因而以書信的方式轉向倫敦一家老舊書店訂書(馬克與柯恩書店)。於是,一樁原本單純的買賣關係竟成就了長達二十年(1949-1969)、多人參與的跨海友誼。


 


看完這本書很感動也有一點遺憾,感動的是他們彼此雖未曾謀面,僅靠著書信往返而能建立起這麼深的情誼,特別是海蓮。漢芙很典型的牧羊座個性,直接而熱情,在回信時總會不斷寄送各種食物包裹給彼時因戰爭物資短缺的書店經理及其員工分享,人的情感就這樣建立起來,咫尺天涯的友誼更屬可貴。


 


遺憾的是當海蓮。漢芙終有機會踏上英國倫敦實踐她念念不忘的查令十字路之旅時,書店經理鐸爾已病逝,他們終沒能見上一面,唉!結局是令人哀傷的。


 


書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1952年12月12日海蓮。漢芙所寫


 


『我打心裡頭認為這實在是一樁挺不划算的聖誕禮物交換。我寄給你們的東西,你們頂多一個星期就吃光抹淨,根本休想指望還能留著過年,而你們送我的禮物,卻能和我朝夕相處、至死方休;我甚至還能將它遺愛人間而含笑以終。』


 


海蓮。漢芙對書的熱愛程度由此可見,已是愛書成痴啊


 


我想


信任是任何感情的基礎,人與人之間能多份信任少份猜疑,會把心的距離拉的更近,『查令十字路84號』它證明了一切.


 


註:查令十字路,這個十字不是指十字路口,而是十字架的意思,事實上它是一道長約一公里許的蜿蜒市街,南端直抵泰晤市河,是最漂亮的查令十字路車站


註:馬克與柯恩書店現已改為柯芬園唱片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忘憂草 的頭像
    忘憂草

    住男生宿舎的喜與悲

    忘憂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